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C6、C7椎弓根的解剖学测量,设计一种以“峡部”为参考的C6、C7椎弓根置钉的方法.方法:15具经福尔马林浸泡的成人颈椎标本,不分性别、年龄,排除畸形及破坏.取C6、C7共30个椎体.先测量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高度(PH).将C6、C7侧块中的一部分定义为“峡部”,即过上关节突下缘最低点、下关节突上缘最高点的水平线与过上关节突内外侧缘的垂线所围成区域.过上关节突内外侧缘之间划两条垂线,将“峡部”分为3等份,中份为“峡部”的后侧面,外份为“峡部”的后外侧面.取过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与过“峡部”中外1/3垂线的交点为螺钉的进钉点.选择3.5mm直径及合适长度的螺钉,直视下沿椎弓根中轴线方向置入,使螺钉中轴线与椎弓根中轴线重合,螺钉前端穿出椎体或上终板.沿椎弓根中轴线的水平面锯开标本,可看到螺钉处在椎弓根中轴线上.螺钉在水平面上与“峡部”的后外侧面形成的角为横向角(E角);螺钉在矢状面上与“峡部”后侧面形成的角为纵向角(F角).测量椎弓根钉道全长(FSC).对数据进行t检验及类聚分析.结果:各指标同一节段左右侧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将同节段左右侧数据合并后进行统计分析.C6的PW为6.12±0.78mm,PH为7.48±0.81mm;C7的PW为6.85±0.73mm,PH为8.03 ±0.38mm;PW与PH均为C6<C7(P<0.05),同一节段PW<PH(P<0.05).利用聚类分析中的Hierarchical cluster过程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E角趋向于两类,即E1和E2.C6的E1角、E2角、F角及FSC与C7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同一指标C6与C7数据合并统计结果为FSC 30.83±0.91mm,E1角89.61°±1.24°,E2角59.71°±1.10°,F角75.86°±112°.结论:在C6、C7以过横突根部中点的水平线与过“峡部”中外1/3垂线的交点为螺钉的进钉点,沿椎弓根中轴线方向,在水平面上按照E角、在矢状面上按照F角进钉,行椎弓根置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骶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S2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骶部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13例腰骶椎病变患者,男10例,女3例,年龄40~56岁,平均48.3岁,病程为1d~8个月。骶椎腰化并S1前滑脱2例,其中1例左小腿后侧痛觉减退,另1例无神经功能障碍。L4~L5椎体结核3例,无神经功能障碍。腰骶部骨折和/或伴侧方移位8例,术前ASIA伤残分级B级3例,C级2例,D级3例。所有患者采用作者设计的S2椎弓根前内侧置钉方法联合其他椎体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及植骨融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位置。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骶椎腰化并前脱位患者复位良好,术后2周活动时疼痛感消失;小腿感觉障碍者术后2周恢复正常。腰椎结核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术后1个月内发热均消失,植骨融合良好。腰骶部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良好,ASIA伤残分级随访1年时均提高1级以上。术后1年时随访所有病例双侧S2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良好,固定确实,无手术切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植骨愈合满意。结论:S2椎弓根螺钉固定应用脊柱外科腰骶部稳定性重建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